首頁
合作電話:010-52870992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登錄
注冊
搜索
碳交易
碳稅
碳標簽
碳足跡
碳基金
碳盤查
碳計量
節能減排
碳專家
CDM項目
?低碳經濟
低碳生活
碳顧問
合同能源管理
碳資產管理
碳金融
碳匯
碳中和
碳規劃
碳期權
碳期貨
新能源
政策法規
碳信用
VERs項目
低碳環保
碳交易所
碳專題
節能服務公司
碳交易案例
節能減排降碳
網站首頁
節能減排降碳
正文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浙江省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浙經信綠色〔2022〕13
文章來源:省經信廳(省中小企業局
碳交易網
2022-07-08 09:44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浙江省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級各有關單位:
《浙江省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行動計劃(2022-2024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2022年7月1日
浙江省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行動計劃
(2022-2024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
工作部署,全力推進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建設
綠色
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目標
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指引,以工業企業、園區為主陣地,以實施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為主抓手,大力推廣應用綠色低碳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裝備,全面促進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經過三年努力,力爭為工業企業組織開展節能降碳診斷服務15000家以上,組織實施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6000項以上,其中省級重點項目300項以上;推動全省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
碳排放
、水耗分別下降10%、12.5%、10%以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2023年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等行業重點領域達到能效基準水平產能比例達到100%,為有效推動2025年能效標桿水平產能比例達到50%打下堅實基礎。
二、重點領域
(一)工藝裝備節能改造。在鋼鐵、建材、石化、化工、造紙、化纖、紡織等重點行業、園區和企業,對標國家能效標桿水平,實施一批產品、生產線、車間、工廠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全面提高工藝裝備、產品技術、環保能效等綠色發展水平。
(二)設施配套升級。硬件設施方面,對工業園區、企業的建筑、照明、通用用能設備、公共交通設施等進行綜合性、系統性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推進工業園區、工廠屋頂光伏應用。軟件系統方面,鼓勵企業建設能源管理中心、碳排放管理
平臺
等。
(三)
新能源
推廣應用。發展大容量風電、高效光伏發電,鼓勵發展多元儲能、高效熱泵、余熱余壓利用等,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支持園區、企業開展綠色低碳微電網建設,推動工業園區、企業建設分布式光伏、用戶側儲能項目,探索光儲一體化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項目,推進氫能就地利用及“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
(四)資源循環利用。支持實施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推動冶煉渣、尾礦、工業邊角料、廢催化劑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支持已取得固廢綜合利用資質的水泥、鋼鐵、火電等工業窯爐以及煉油、煤氣化、燒堿等石化化工裝置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提高廢鋼鐵、廢塑料、廢玻璃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率。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級利用和再利用機制。發展機電產品智能再制造升級改造。支持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提高中水回用、廢水資源化利用及非常規水利用比例。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萬千百”項目推進行動
1.開展萬企節能降碳診斷服務。推動節能降碳工程解決方案服務商按照“區域就近、行業對口”原則,對重點用能企業逐個進行能效對標分析,開展節能降碳診斷服務。到2024年,完成“一對一”入戶診斷服務15000家以上。(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落實;以下均需各市、縣〔市、區〕政府落實,不再列出,下同)
2.實施千項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圍繞節能降碳重點領域和任務,充實完善省、市、縣(市、區)三級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儲備項目庫,對節能降碳效果明顯、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項目予以政策支持。強化項目清單式管理,到2024年,組織實施300項省級重點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各市、縣(市、區)組織實施6000項以上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企業改造后碳排放及能耗標準確保達到標桿水平,工業建筑新增屋頂光伏裝機容量200萬千瓦以上。(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3.打造百個綠色低碳工廠。研究制定綠色低碳工廠管理辦法,完善提標綠色低碳工廠建設評價導則,推動企業對標先進,加快基礎設施、運營管理、能源與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等方面綠色低碳轉型。省、市、縣聯動分級推進綠色低碳工廠建設,到2024年,新增省級綠色低碳工廠300家。(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重點行業升級行動
4.推進重點領域能效對標。嚴格落實能效標準引領行動要求,聚焦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等五大行業重點領域,制定節能降碳技術改造企業清單、項目清單、能效清單,明確改造時間、改造措施、改造內容、改造期限和預期目標,推動企業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實施改造。到2023年底,重點領域能效基準水平產能比例達到100%,為2025年底能效標桿水平產能比例達到50%以上打下堅實基礎。(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進重點行業改造提升。推行重點行業用能預算化管理,研究制定階梯電價政策。出臺高耗能行業企業能效措施指南。淘汰35蒸噸及以下燃煤供熱鍋爐,推行集中供熱。鋼鐵行業,通過產能置換整合短流程電爐煉鋼,加快實施限制類高爐、轉爐轉型升級改造。建材行業,加強全氧、富氧、電熔等工業窯爐節能降耗技術應用,推動未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2500噸/日及以下規模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整合置換。石化行業,調整和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推動石化化工原料輕質化,加強煉廠干氣、液化氣等石油煉化副產物高效利用?;ば袠I推動集中搬遷入園、消減煤化工產品,發展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造紙行業,推動城市建成區內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高耗低效企業的整治提升?;w行業,發展差別化、功能化纖維,探索推廣集中供壓縮空氣,持續推進電機、變壓器、空壓機等通用設備能效提升。紡織行業,加快綠色染整技術裝備應用,提升中水回用比例,推廣低能耗印染裝備。(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低碳技術攻關與推廣行動
6.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以新一代清潔高效、綠色低碳、可循環生產工藝裝備為重點,引進吸收并開發電能替代、氫能應用、高碳原料替代等先進低碳技術,到2024年,實施一批省級節能降碳技術聯合攻關項目。(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7.加快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發布一批工業節能降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廣目錄,深入推進首臺(套)認定及推廣工作。分行業召開現場推廣會,加快先進節能降碳共性技術、通用裝備應用。(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行動
8.推動工業企業清潔生產。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在“雙超雙有高耗能”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持續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支持規上企業按照國家鼓勵發展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導向目錄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到2024年,完成2000家以上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省生態環境廳、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推進資源循環利用。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培育國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加快資源綜合利用先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推進化工、鋼鐵、煤電建筑廢渣、飛灰、廢鹽、污泥等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推進園區、企業用水系統集成優化,實現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力爭到2024年,培育省級無廢工廠200家,節水型企業2000家、標桿型節水企業300家、水效“領跑者”9家、節水標桿園區10個;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下降10%以上。(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推動再生資源利用行業規模化和精細化發展,落實行業規范條件制度,培育一批骨干企業。抓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試點
建設,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機制,推進梯次利用技術突破升級,實現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模式、追溯體系完整有效運轉,形成行之有效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商業模式。圍繞廢金屬、塑料、舊輪胎、紡織品、油脂等再生資源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培育再制造關鍵工藝技術裝備產業,推進高端智能再制造。(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提檔行動
11.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開展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基礎摸排,支持各地研究提出具備改造條件的園區清單。發布《浙江省園區循環化改造相關報告編制指南》,督促指導相關園區因地制宜分批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組織對各園區循環化改造績效進行評估,分類確定園區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級,遴選年度循環化改造典型園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水利廳、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建設一批綠色低碳園區。各地要加大對園區綠色低碳改造工作的資源要素支持,支持有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對標《浙江省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建設評價導則》,推進園區能源利用、資源利用、基礎設施、產業技術、生態環境、運行管理等綠色化改造,中央和省級有關綠色低碳專項資金擇優予以支持。研究制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管理辦法,建立“有進有出”動態管理機制。到2024年,新增30家省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水利廳、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實施節能降碳數字賦能行動
13.加快工業碳效碼推廣應用。依托工業碳效碼應用,精準識別高碳企業,將其納入重點節能監察名單,依法開展節能監察。優化項目申報、
碳金融
、綠電交易等重點應用,推動碳效評價結果應用覆蓋金融、用地、用能、排污等領域。支持各地開發基于碳效碼平臺的創新應用,擇優推廣一批優秀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場景應用。(省經信廳、省統計局、省電力公司、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深化數字化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加強能源在線監測力度,充分利用能源大數據中心、節能降碳e本賬對‘兩高’項目實施監管。(省能源局、省市場監管局、省經信廳、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實施節能降碳服務生態構建行動
15.組建省級節能降碳
專家
庫。建立覆蓋各主要行業的節能降碳
專家
智庫,組建專家服務團隊,為全省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工作提供規劃咨詢研究、行業標準制定、技術知識培訓、項目評審驗收,以及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推廣論證等專業服務支撐。(省經信廳、省人才辦、省科協、省人社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6.培育節能降碳工程解決方案服務商。建立綠色制造在線服務平臺,培育一批省級工業節能降碳工程解決方案服務商,定期迭代更新、擇優進行全省宣傳推廣。推行
合同能源管理
,推進節能服務市場化運作。(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工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工作,建立完善“三級聯動、條塊結合、協同高效”的工作機制。市、縣要結合實際,抓緊制定出臺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形成一攬子政策支持體系。(省經信廳、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財稅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專項資金對節能降碳工作的支持,每年統籌省級相關專項資金支持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對列入省級重點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計劃的項目優先安排中央有關專項資金和省級相關資金支持。各地要統籌工業與信息化等相關專項資金,強化對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支持。落實環境保護、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省財政廳、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化金融服務。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支持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各級金融機構落實好無還本續貸、中期流動資金貸款等政策,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發揮省產業基金創新引領作用,優先支持、參股符合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相關標準、綠色投資相關指引的綠色低碳項目。加快
綠色債券
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降碳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擴大碳賬戶覆蓋面,有效盤活碳資產。(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銀保監局、省證監會、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督查考核。將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工作納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加強指標約束。落實全要素精準直達最優項目機制,對省級重點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項目,各地要做到資金、土地、林地、用海等要素應保盡保,加快項目備案、用地、規劃、建設、環評等相關手續的辦理。強化節能執法,聚焦重點企業、重點用能設備,加強節能法律法規、強制性節能標準執
行情
況監督監察。(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自然資源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文件自2022年8月1日起實施。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相關閱讀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全球汽車行業攜手合作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20國集團(G20)經濟體的脫碳速度降至20年來的最低水平,未能達到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所需的水
四部門:圍繞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 開展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升級改造
四部門:圍繞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升級改造
重慶市財政局關于下達2022年污染治理和節能減碳專項(節能減碳方向)中央基建投資預算的通知
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湖南應這樣減碳贏“勢”
最新新聞
佳華科技中標“古交市低碳環保管家服務項目”
海陽:爭取2030年前在山東省率先實現碳達峰、碳
直升機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 可降低80%碳排量
潘家華:中國要實現碳中和,需步步為營,絕不
關于開展“數字技術賦能輕工業碳達峰碳中和案
法國年輕人示威呼吁關注氣候變化
內蒙古錫林浩特發放全區首筆草原碳匯貸!
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效果顯現 碳減排支持
江蘇鎮江公交進社區倡導綠色低碳出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召開重點提案協商辦理座談
邢云超:戰爭是碳排放的巨大黑手
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密碼”:創新+降碳+智能
圖片新聞
電力輔助服務能否塑造中國電力系統脫碳
國家七部委聯合發布燃煤工業鍋爐改造方
減碳之下,路徑上多行業迎歷史機會
國家級戰略,碳減排是“歷史的車輪”
二手閑置交易碳減排評估,有“標”可循
“碳普惠”,北京已累計減碳14余萬噸!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
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
【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
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
|
商務洽談
|
廣告服務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政策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
??5群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