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四川省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文章來源:中國產經新聞郭入源2020-11-29 15:44

11月25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應對氣候變化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從以綠色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碳排放梯次達峰兩方面介紹了四川省“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總體進展,以及下一步工作謀劃情況。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前四年,在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8%、城鎮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年均增長3.2%的情況下,全省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穩定在2.7億噸左右;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6個省份中最低。
 
據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碳排放梯次達峰方面,氣候治理大格局初步構建,創新構建以《四川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四川省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為核心的政策體系,首次將碳排放約束性指標納入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污染防治攻堅戰、四川省政府目標績效等評價考核體系,開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評價,全面啟動省、市(州)兩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
 
經濟低碳水平穩步提升?;适褂昧窟B續五年減少,年均營林造林近1000萬畝,林木蓄積量達18.97億立方米。落后產能退出和“散亂污”企業整治持續推進,第一大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萬億元大關,率先在全國構建出口產品低碳認證體系,上線綠色金融超市“綠蓉融”。
 
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生態圈加快構建,全球首個10吉瓦(GW)光伏電池基地在川建成,涌現出了通威太陽能、東方電氣等一批龍頭企業。2019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3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提升至52.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2.6%。
 
能源低碳轉型成效明著。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全省水電裝機量穩居全國第一,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量、發電量占比均達80%以上,基本建成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四川電網跨省最大外送能力居全國第一,近五年年均外送綠色電能約1400億千瓦時,1998年以來累計外送電能突破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減少4億噸電煤消耗、減排10億噸二氧化碳和800萬噸二氧化硫。
 
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達2139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81%,占比在經濟大省中最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升至35.9%,高于全國20個百分點;近四年煤炭消費年均減少3.2%,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至30%以下。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6%,相當于節約能源近3400萬噸標準煤。
 
低碳人居環境持續拓展。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四川廣元低碳城市建設持續深化,成都市創新“碳惠天府”機制建設,四川攀枝花、眉山碳排放連續四年下降,四川雅安碳排放強度保持低位。全省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過1.4億平方米,綠色建筑占城鎮新建建筑比例達49%。
 
交通運輸結構縱深調整,累計開行蓉歐班列超6000列,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實施公交化運營,省會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長江干線五大類港口岸電配備率達100%;累計投放燃料電池汽車220 輛,安全運行超350萬公里;城市公交新增和更新車輛中新能源車輛占比超50%;近四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60%;成都市日均綠色出行人次近1000萬。
 
市場激勵機制不斷拓展。截至2020年10月底,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累計成交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CCER)1572.82萬噸,單邊成交金額突破1億元,按可比口徑居全國第三。250家重點排放企業碳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基本建成,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累計開展培訓100多場、1.2萬人次。率先在全國實現主要行業碳披露全覆蓋,雙流機場、攀鋼集團等200多家企業和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博物館等6家公共機構披露碳排放近2.2億噸,相當于58個金堂電廠的碳排放量。
 
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碳排放梯次達峰方面,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目標,積極探索符合四川戰略定位、發展階段、產業特點、能源結構和資源稟賦的低碳轉型路徑。
 
發布會最后,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應對氣候變化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也事關當前、事關民生。相信通過“十四五”時期的努力,力爭全省碳達峰奠定良好基礎,夯實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綠色本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