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藍碳”開發先手棋
天津港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區的海上門戶、雄安新區主要出海口,是“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和服務全面對外開放的國際樞紐港,連續多年躋身世界港口前十強。
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在天津港投產運營。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簡稱部天科院)是水路運輸節能低碳領域研究的國家隊。承擔了“建設天津港零碳碼頭路徑實施研究”課題后,部天科院團隊通過分析國內外近零碳港口碼頭建設采用的技術和措施,重點研究了太陽能、風能、氫能等綠色能源在港口中的應用,以及港口既有工藝、設施設備的節能減排改造技術、港口裝卸作業效率的智能化改造技術。我們依托全國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工作,調研獲取全國13個港口、176個泊位的海量基礎數據,計算了天津港碼頭碳排放總量并開展了數據預測。最后,從裝卸生產設備電動化、“風光儲荷一體化”分布式能源系統、節能降碳技術措施、“零碳”用能管理體制機制、
碳交易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設近“零碳”碼頭路徑。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在天津港投產運營,實現了綠電自發自用、自給自足,碼頭運營全過程“零碳”排放。
面向海洋,針對“藍碳”資源底數不清和“藍碳”促進港口綠色發展機制亟待完善的問題,我們參與撰寫了《下好“藍碳”開發先手棋,打造“雙碳”戰略新優勢》調研報告,建議加強海岸帶“藍碳”碳匯開發,得到天津市委主要領導的肯定和批示。在高原,我們探索高海拔特殊氣候條件下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因子,最終得出了青海省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本底值數據,有效完善了節能減排統計計算方法。
編輯 | 薛彩云 李寧
審核 | 林芬 梁微
監制 | 孫英利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