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對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具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張紀兵: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之一,生產了全球30%的水稻、18%的小麥以及21%的玉米,在消耗大量農業投入品的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農業活動是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的第三大來源,2018年,我國農業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7.9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6.1%,僅次于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
同時,農業也是我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占全國甲烷排放總量的37.2%,占全國氧化亞氮排放總量的49.2%。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使用了大量的化肥、農藥、農膜,這些農業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如果將這些“隱藏”排放也計入在內,農業生產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比例將達到18%以上。
但與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不同,農業既是
碳源,也是碳匯。隨著我國
綠色低碳農業的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耕保中心長期監測點觀察數據發現,我國1988—2018年、1998—2018年、2004—2018年這3個時間段的土壤固碳速率呈現梯度上升,分別為279、309、323kgC/ha/yr。推進農業減排固碳,降低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提高農田土壤固碳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國農業生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是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抓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