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上線時間尚且待定
4個多月的籌備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啟動上線交易。此前,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曾透露,擬于今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但具體時間目前仍未明確。據了解,由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修改稿)》目前已下發至地方發改委、金融監管等部門進行第二輪意見征求。
由于在全國碳市場的背景下,所有的交易標椎被統一,因此也必須考慮各地實際情況的差異,這或許是碳市場仍未上線的原因之一。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
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碳交易帶來壓力太大,那么某一個地方的電廠迫于經營成本,就會出現倒閉的危機。但目前我國的電價尚未開放,每個地方的電廠和地方政府都面臨多種情況。”
這意味著,需要有一個微妙且適宜的標準,才能確保碳市場順利運作且不會造成過大影響。對于如何確定這個標準,林伯強進一步解釋稱:“這個數字如果少的話,可能無法發揮作用,對企業來說不痛不癢,這是此前在
試點工作中出現過的情況;如果多的話,則可能對經濟產生沖擊。地方企業會和地方政府反映實際經營困難,那么地方政府也會和中央政府再進一步溝通博弈。因此,在全國的語境下,具體的規則和數字如何制定,還需要進一步斟酌。”
自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提出,要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組建注冊登記系統與
交易系統。目前,已安排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負責注冊登記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工作,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則承擔
交易系統的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申港證券研報統計稱,目前全國碳市場系統首批2225家
履約企業已完成
開戶手續,共向首批參與交易的電力行業發放了兩年的配額,電力行業年度碳排放量約40億噸。
雖然全國的碳市場還為正式露面,但通過此前試點城市公布的內容,也能一窺碳交易的真容。6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就在其發布的《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中進一步明確了交易的細節。
其中寫明,在申報數量上,掛牌協議交易單筆
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而掛牌協議交易的成交
價格則應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之間確定;同時,交易時段也進行了明確區分,采取掛牌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采取大宗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則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15:00。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