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藍天保衛戰目標設定是怎么考慮的?保衛戰目標與《大氣十條》、“十三五”約束性指標存在什么關系?
王金南: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我部編制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6月27日由國務院正式印發,其中提出環境空氣質量目標:“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上述目標設定主要考慮幾個方面:一是要貫徹落實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確定“源頭防治”和“四個明顯”;同時延續《大氣十條》以顆粒物濃度降低為主要目標、同時降低重污染天數的思路,促進環境空氣質量的總體改善。二是要求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環境空氣約束性目標,“十三五”約束性指標已提出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目標,生態環境部已將目標分解至各?。▍^、市),各?。▍^、市)已將目標納入各自“十三五”環保規劃,并將目標進一步分解至市。三是考慮到藍天保衛戰時間與“十三五”剩余時間重合,再設立新的目標會對地方目標指標制定、分解、考核、重點任務設定等工作造成混亂。因此,藍天保衛戰對各?。▍^、市)和重點區域都不再設立新的量化目標,要求各地完成“十三五”約束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