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因為在我們的一般認知中,世界的海洋板塊一直以來都是由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這四個大洋組成的,南大洋可謂是聞所未聞的海洋板塊。
實際上,南大洋第一次被承認還是在2021年的6月8日,也就是世界海洋日,那時的美國地理學會宣布承認世界第五大洋的存在。從此,南大洋有了自己的“合法公認身份”。
而在南大洋海域,氣候變化實際上也是非??斓?。根據專家研究,南大洋區域的氣候很容易受到一些極為微小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這也代表著,南大洋區域的氣候變化速度和其它地區相比還是非??斓摹?/div>
雖然“第五大洋”南大洋只是占據地球海洋總體面積的30%,但它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南大洋的區域存在著洋流和洋流的交匯點。同時在南大洋區域,也存在著大氣和深海間熱量傳遞以及碳傳遞的連接點。
由此看來,南大洋海域對地球總體的氣候影響還是非常大的,這個第五大洋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也是無比重要的。
南大洋的“吸碳”行為
從科學家在《自然通訊》上公布的科研成果來看,在地球上,板塊構造區域出現了一種“慢動作”的碰撞現象。
而在這種“慢動作”碰撞的基礎上,甚至還出現了“吸碳”現象。這些被吞走的碳,不會以火山排放的形式被重新釋放出,而是會被無限得封鎖在地球的深處。
尤其是在南大洋區域,科學家們通過數據的比對,發現在這片區域也存在這種大量“吸碳”現象。
在南大洋海域,一般夏天的吸氣量會稍微強一些,而冬天的放氣量會少一些。通過數據差的比較,科學家們發現在南大洋海域實際上每年的“吸碳量”比“放碳量”會多5.3億噸。
這也證明,在南大洋確實存在著讓人驚奇的吸碳現象。所以,在夏季的南大洋的低層大氣層中,一般二氧化碳的含量都會減少些。
而從地球的總體生態系統來看,這種“吸碳”現象實際上也不是一種很奇特的現象。我們的海洋本身就是自然界中氣候循環系統的重要一環,海洋的存在對于地球氧氣的產生以及二氧化碳的吸收都是極其重要的。
這是地球的“自救”信號嗎?
近年來,“溫室效應”逐漸成為世界氣候系統最為嚴重的問題。由于人類長期對于地球環境的破壞,我們每年在地球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實際上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目前,地球上的氣溫也在不斷上升中。
那么此次南大洋的“吸碳”行為,也讓很多人不禁猜測,這是否是地球的“自救”行為?我們的地球在日后是否會因為大洋的“吸碳”行為而降溫?
答案可能會令人大失所望了,實際上,地球通過大洋實行氣候降溫對于人類而言,無疑是南柯一夢。因為南大洋地區的”吸碳“行為相較于地球總體氣候系統實際上影響并不是那么大,所影響的地區也大部分只是南大洋本身的上空。
我們的地球目前也并沒有在降溫,而是在不斷升溫中。如若想要使得地球降溫,還是需要人類對環境做出保護。畢竟造成目前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罪魁禍首,還是人類自己。
結語
近年來,溫室效應在全球所造成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了,它不僅會對南北極冰川會造成極大影響,同時也會引發全球范圍內的極多極端自然氣候災害。
如若人類再不對地球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那么在未來,我們的地球還會不斷持續增溫,直至地球開啟“大凈化”的自救模式。到那時候,人類也就將不復存在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