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濰坊市關于加快全市住建領域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
【濰建發〔2018〕6號 】
各縣市區、市屬各開發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高新區建設局、濱海區國土規建局,有關房產管理機構,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精神,加快推進全市住建領域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動“四個城市”建設發展,結合住建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ㄒ唬┲笇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省、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住建行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發展行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為實現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住建新動能、貢獻住建新力量。
?。ǘ┕ぷ髂繕?。到2022年,全市住建領域新動能主導發展的格局全面形成,行業發展質量效益顯著增強,在新型城鎮化、新型城市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新型城鎮化方面: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7%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61%左右。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障礙全面破除,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市民化體制機制日益完善。新型城市建設方面:城市設施短板得到有效彌補,承載能力全面增強,城市交通路網持續完善,建成標準地下綜合管廊達到48公里以上,城區35%以上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標準。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兩個千億級產業持續做大做強、實現轉型升級,產業
綠色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
綠色建筑實現全覆蓋,新建裝配式建筑達到30%以上,工程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建造方面高端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
二、做好棚改舊改和征地拆遷,為新舊動能轉換創造發展空間
?。ㄈ┘哟笠婪ㄕ鬟w力度。堅持以“大拆遷帶動大建設,以大建設帶動大發展”的理念,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建立征遷工作臺賬,健全督導考核機制。每年擇機會同市委督查室、市房屋征遷工作協調推進小組成員單位對全市房屋征遷項目進行督導,促進建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達效。扎實開展征遷“清零”行動,全力推進重點項目落地建設,2018年力爭完成98個征遷項目“清零”。到2020年,力爭全市累計完成征遷26萬戶、9600萬平方米,騰出土地面積29萬畝。
?。ㄋ模┘涌炫锔呐f改進程。落實新一輪棚改攻堅三年計劃,堅持“統籌謀劃、成片開發,突出特色、優化功能”的原則,統籌利用騰出的土地空間,積極平衡片區內產業、設施和商住用地,推動棚改與城市總體規劃、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確保到2020年棚改任務全面完成,為區域協調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拓展空間,實現群眾得實惠、政府得空間、企業得市場。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重點改善基礎設施和小區環境,同步落實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ㄎ澹┘恿Τ鞘须p修建設。開展城市“雙修”建設,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重點,實施顯山、露水、透綠工程,統籌推進河道整治和城市綠道建設,啟動新三河(張面河、麻溝河、白沙河)整治提升,完成寒亭區張面河疏通改造,為城市發展騰出生態空間,讓城市處于更有綜合性的、更高質量的發展狀態。
三、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內生動力
?。┺D變城市建設理念。一是打造“智慧住建”。開發建設“住建大數據
平臺”,推動工作智慧化、精細化。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物業管理精細化為重點,創建綠色智慧住區、智慧建造、智慧工地等示范項目。二是抓好海綿城市建設。把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落實到每個新建改建項目,實現“一片天對一片地”立體消納雨水,到2022年,城區35%以上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標準。三是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工作開展,推動強電、通信、弱電、給水等管線集中下地,提升城市地下空間集約利用率,到2022年,全市建成地下綜合管廊48公里以上。四是完善城市交通路網。啟動城區道路暢通工程,到2020年,打通城區28條斷頭路和13條下穿青銀高速道路。完成濰縣中路(禹王北街—濰萊高速)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一條全新的城市主干道。
(七)推進站南廣場片區開發建設。一是堅持高端綜合開發。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引進國內外高端城市開發運營商,實行“一體規劃、整體開發”,在片區內建設119.2公里主次干道及支路、10所中小學校、5萬噸/日污水處理廠,提升片區的整體開發價值。二是堅持產城一體融合發展。依托“一軸一帶兩核”的產業功能布局,積極打造核心產業聚集區,導入高端優勢產業,規劃建設綜合商業板塊、商務酒店板塊、商貿交易板塊、休閑娛樂板塊、教育科研板塊等特色板塊,推動片區產城融合發展。三是堅持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引擎。借助片區綜合開發,騰籠換鳥,淘汰改造落后產能,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片區內原有的生產、倉儲、物流企業統一搬遷,構建新型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健康養老以及公共服務等四大產業集群。同時,在片區內進行總建筑面積11.8萬平方米的南大營工業遺址利用,投資5億元規劃建設美術館群主館,促進文創產業與特色小鎮有機結合,優化片區產業布局,實現人、產、城融合發展,傾力打造濰坊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
(八)推進高鐵新片區開發建設。一是堅持領先發展。以高鐵濰坊北站為核心,依托我市作為全國100個高鐵樞紐、36個高鐵物流樞紐城市地位,將高鐵新片區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極為重要的區域交通樞紐。二是堅持持續發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依托片區內1萬畝基本農田,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高效農業,將農田打造成為城市景觀,努力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同時,結合片區內44公頃防護綠地和13.3公頃河道水系,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標準,打造“水、田、林”融為一體的生態環境系統。三是堅持轉型發展。牢固樹立“騰籠換鳥”發展理念,借助片區綜合開發,將片區內原有的恒天海龍、恒聯紙業、亞星化學等企業整體搬遷,對原有村莊、農田、林地進行整體規劃,在片區內規劃建設博物館群、北辰現代教育示范區、高鐵物流園、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以及錦繡濰坊等重大產業項目,積極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全力打造濰坊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
?。ň牛┘涌旖ㄖI改革發展。以企業結構調整為重點,推進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市建筑業由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由本地市場為主向省外、國外市場拓展轉變,以施工勞務為主體向職業化產業工人轉變,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鞏固和發展我市建筑業支柱產業地位。到2020年,全市建筑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400億元,新培育1—2家特級企業、10家一級企業,打造濰坊建筑業品牌。
?。ㄊ┐罅Πl展裝配式建筑。以獲批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為契機,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應用。全市城市規劃區內新建公共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全面實施裝配式建造,醫院、學校等政府投資或政府投資為主的工程項目應使用裝配式技術進行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優先選用裝配式技術建造,新建住宅項目全面淘汰現澆樓梯、樓板,推行標準化預制樓梯、疊合板、空調板、預制陽臺等。到2020年,市區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其他縣市比例達到20%。到2025年,全市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40%,培育2—3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市(縣、區),10個以上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10—15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ㄊ唬┘涌旆康禺a業轉型升級。轉變房地產開發模式,積極發展工業地產、養老地產、旅游地產等跨界地產,2018年培育1—2個跨界地產項目,到2020年培育3個跨界地產項目。堅持精準調控,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推行住房全裝修,淘汰毛坯房,開發銷售成品住房,2018年新建商品房全裝修率達到25%,到2020年新建商品房全裝修率達到40%以上,市區新建商品住宅實現成品房交付。鼓勵物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年內至少有50家企業以物業為依托開展家政服務,為業主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物聯網、互聯網、云平臺打造智慧物業,重點培育5—10家物業企業或智慧住區,增加物業附加值,提升物業服務質量和服務品質,到2020年至少形成100家產值過3000萬元的綜合性物業服務企業。積極培育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支持新建住宅項目自持一定面積用于長期租賃,支持將商業用房、寫字樓、工業廠房等改建為租賃住房,支持企事業單位、產業園區利用存量工業用地,在符合相關規劃前提下建設人才公寓(單位租賃住房)。
?。ㄊ┤轿话l展
綠色建筑。全方位發展
綠色建筑,繼續開展綠色建筑三年行動。新建建筑全面執行居住建筑節能75%、公共建筑節能65%的設計標準,縣城以上城市規劃區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山東省綠色建筑設計規范》并至少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一星級要求,機關辦公建筑、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全面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100米以下高層住宅全面推行太陽能光熱一體化。到2020年,全市累計完成新建綠色建筑2400萬平方米,新增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面積1500萬平方米。
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打造新舊動能轉換載體
?。ㄊ┩七M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四個層級”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統籌抓好壽光、安丘中等城市和昌邑I型小城市
試點,提質擴容,加快產業、人口聚集;分別按照“雙十”、“雙五”標準,著力培育羊口新生小城市,率先發展三個重點示范鎮。將特色小鎮作為新舊動能轉換新的空間載體,加快羊口國家級和9個省級特色小鎮建設,啟動市級特色小鎮創建。
?。ㄊ模┩七M人口市民化。貫徹落實市人口市民化發展規劃,開展優化提升三年行動,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轉移人口融入城鎮能力,有序推進“三個市民化”進程,力爭2018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到2020年,中心城市城區人口達到200萬人,縣級城市城區人口均達到20萬人以上,其中3個縣市達到中等城市水平,建成1個新生小城市、3個重點示范鎮,創建20個特色小鎮。全市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5%和61%左右。
?。ㄊ澹┩七M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快補齊農村設施短板。持續推進“廁所革命”,2018年完成41萬戶農村廁所三年改造任務,基本實現建制鎮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有條件的地區統籌推進廁所改造與污水處理,著力擴大村鎮污水處理覆蓋面。有序推進清潔供暖,2018年供暖季前,全市農村新型社區、公共服務場所實現清潔供暖全覆蓋。啟動村莊內部道路硬化工程,推動村莊道路由“村村通”向“戶戶通”延伸,到2020年基本實現“戶戶通”。保護鄉村特色風貌,以“一村一景、一村一韻、一村一品”為目標,打造一批地域風貌鮮明、田園風光優美、歷史文化厚重、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宜居美麗村莊,到2022年全市70%以上的村莊達到美麗鄉村建設標準。
五、強化支撐保障,夯實新舊動能轉換基礎
?。ㄊ┘訌娊M織領導。成立以市住建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全市住建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新舊動能轉換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促落實,機關各科室、局屬各單位要立足職能,廣泛參與,扎實推進各自領域工作。各縣市區、市屬各開發區住建部門要成立相應機構,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不斷開創新局面。
(十七)更新思想觀念。充分認識住建系統在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攻堅戰中的重要地位和責任,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努力多做貢獻。要確實轉變陳舊觀念、傳統路徑、政策依賴、窄視野小格局,發揚住建鐵軍精神、進取精神,保持改革銳氣、創業激情,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銳意進取,發憤圖強。
?。ㄊ耍┩怀鋈瞬胖?。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強化人才鼓勵政策,建設一流人才隊伍。發揮行業領軍人才作用,定期評選優秀建設者、勘察設計和工程建造大師、杰出青年勘查設計師,建立執業師個人信用檔案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大力培育建筑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培養一批“建工名匠”。健全
專家委員會,為住建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ㄊ牛娀綄z查。建立健全住建領域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評估機制,納入全市住建系統考核。加強日常督導檢查,每月調度、每季通報、半年督查,與“十佳創建”活動協同推進,定期進行績效評價,對成績突出的通報表揚,對工作進展緩慢的進行約談。
附件:全市住建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18年4月12日
附件:
全市住建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組 長:李廣東 市住建局黨委書記、局長
常務副組長:鐘光文 市住建局副局長(正縣級)
副 組 長:崔華東 市住建局副局長
田洪波 市住建局黨委副書記
盧 波 市住建局總工程師
戴玉霞 市住建局副局長
張希林 市住建局四級調研員
劉東民 市住建局黨委委員、市建工處主任
王泉波 市住建局黨委委員、市監督站站長
成 員:張延吉 市市政處主任
王志軍 市開發辦主任
邵景來 市建設中專校長
王 迎 市城建檔案館館長
王國勝 市定額辦主任
郝希來 市物業辦主任
于 浩 市住建局辦公室主任
高繼軍 市住建局政策法規科科長
翟文成 市住建局組織人事科科長
王笑藏 市住建局機關黨總支專職副書記
李志鵬 市住建局審批服務科科長
王旭輝 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長
王建芹 市住建局房地產市場監管科科長
穆春剛 市住建局城市建設科科長
張 鵬 市住建局城鎮化工作科科長
王 帥 市住建局村鎮建設科科長
李政權 市住建局科技設計科科長
殷 超 市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服務中心書記
鄭召偉 市墻改節能辦公室主任
王云軍 市住建局機關服務中心主任
劉亞男 市住建局建筑市場監管科主任科員
張科偉 市住建局質量安全監管科副科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局城市建設科,鐘光文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高繼軍、翟文成、穆春剛、于浩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